參考文獻/References:
[1] 吳 瑭.溫病條辨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5.
[2] 張萬水,陳利國,黃運坤,等.數據挖掘技術及其在中醫遣方用藥規律中的應用[J].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,2006,8(4):62-63.
[3] 范欣生,尚爾鑫,王崇峻,等.方劑研究中數據挖掘方法的適用性探討[J].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,2008,24(6):379-382.
[4] 劉景源.溫病條辨通俗講話[M]北京: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2008:7.
[5] 國家藥典委員會.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[M].北京: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,2020:5.
[6] 高學敏.中藥學[M].北京: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2002:178.
[7] 張福利,劉海燕,馬伯艷,等.吳鞠通以“血絡”與“氣經”病位之異而制絡病方心法述評[J].中華中醫藥學刊,2009,27(6):1146-1147.
[8] 吳瑞甫.中西溫熱串解[M].福州: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3:97.
[9] 楊世權.試論“甘苦合化法”——《吳鞠通醫案?暑溫門》周案賞析[J].四川中醫,1985,4(7):16-17.
[10] 吳 瑭.吳鞠通醫學全書[M].北京: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1999:182.
[11] 唐開華,王麗娜.甘苦合化法臨床運用舉隅[J].浙江中醫學院學報,1992,16(4):18.
[12] 謝 薇,汪 劍.由“三焦氣化”淺議“治下焦如權”之法[J].云南中醫中藥雜志,2018,39(5):30-33.
[13] 王舒憬,王昌俊.試論五臟皆體陰而用陽[J].陜西中醫,2019,40(5):655-657.
[14] 何顯忠,蘭榮德.金銀花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[J].時珍國醫國藥,2004,15(12):865-867.
[15] 孫 玉,郭中原,陳兩綿,等.基于分子對接技術篩選金銀花抗新冠病毒活性成分研究[J].世界中醫藥,2021,16(17):2520-2526.
[16] 胡竟一,雷 玲,余 悅,等.連翹的抗炎解熱作用研究[J].中藥藥理與臨床,2007,23(3):51-52.
[17] 劉伊莎,李耀輝,李 哲.從氣機探討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治病機和肺系疾病臨床應用進展[J].陜西中醫,2020,41(12):1846-1848.
[18] 沈 霞,裴麗珊,張柯瑤,等.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連翹在溫病學古方中的配伍規律分析[J].陜西中醫,2018,39(10):1462-1165.
[19] 李 民,張 旭,朱 平,等.麥冬、生地藥血清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影響[J].國醫論壇,2001,16(5):43-44.
[20] 汪 平,劉 瓊.淺析吳鞠通對玄參、生地、麥冬的配伍應用[J].吉林中醫藥,2006,26(2):6-7.